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9:26:19  浏览:91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意见

建设部办公厅


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意见
 
建办建[20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江苏、山东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总后营房部工程局:

为贯彻落实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以下简称《规定》)、〈关于印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通知〉(建建[2001]82号,以下简称《标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办建[2001]2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保证按计划完成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就位的范围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均应按照新的资质标准就位。就位的企业包括:

(一)按照原《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8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建建[1995]666号)、《建筑幕墙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1996]608号)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建施[1993]770号),领取了《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工程施工总承包和施工承包企业;

(二)领取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专项承包企业和非等级企业;

(三)领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资信、资格、许可、认可等证书的企业;

(四)按照《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的若干规定》(建建[1995]533号)设立,并取得了资质证书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五)符合《规定》以及《标准》所列条件的其他建筑业企业。

二、申请与审批

(一)建筑业企业应当严肃认真地做好申请工作,如实填报《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资质就位期间,每个建筑业企业只能申请一次,其主项资质和增项资质应同时申请。

(二)根据新的资质等级标准,按照建筑业企业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重新核定资质等级。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按建设部建建[1995]533号文执行。

建筑业企业定级后连续三年年检合格,就位时可申请晋升一个资质等级。

原总承包企业不能达到新的总承包序列中相应类别最低级别资质标准的,应当按所能达到的专业承包或劳务分包企业相应类别、级别就位。

(三)就位期间不接受新成立施工总承包序列各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企业改制、成建制分立、合并的除外。

(四)经审查,建筑业企业达不到所申请级别标准的,资质审批部门按企业实际达到的级别批准资质。

(五)资质就位期间,中央管理的企业所属企业申请特级和一级资质的同时,还申请二级及以下资质增项的,由建设部审批。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建设部审批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其二级及以下资质增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六)直接向建设部建筑管理司申请的中央管理的企业,是指中央管理的建筑业企业和有建筑业企业的中央管理的大型工贸企业。目前仅指如下企业:

1、中央管理的建筑业企业(集团):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煤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2、有建筑业企业的中央管理的大型工贸企业:

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上述企业以外的中央管理的企业及所属建筑业企业,应当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接受申请。

三、工作步骤

全国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就位工作定于2001年7 月1日开始至2002年6月30日结束,分为三个工作阶段:

(一)就位准备阶段:2001年4 月27日开始至6 月30 日结束。

1、认真学习、广泛宣传《规定》、《标准》、《实施意见》和本就位意见,使各地区、各部门和建筑业企业均了解其内容。特别是从事资质管理工作的人员和建筑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切实掌握新的规定和标准。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以及中央管理的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这次资质就位工作的方案或计划,在今年5月底以前报建设部建筑管理司。

3、加强对使用计算机进行申请和审批的培训。这次资质就位工作,将对部分企业采取网上申请和审批与纸面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办法,具体办法另行通知。各地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有关建筑业企业数据库,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的数据库。

(二)申请与审批阶段:2001年7月1日开始至2002年6月30日结束。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接受建筑业企业申请,按照《规定》和《标准》,对建筑业企业分批进行资质审批,换发新的资质证书。

建设部对特级、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的就位,分四批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中央管理的企业可根据工作进程,分别参加其中各批的申请,也可集中在一批申请。

第一批申请期为2001年7月1~15日;
第二批申请期为2001年10月8~20日;
第三批申请期为2002年1月4~15日;
第四批申请期为2002年4月1~15日;

2002年4月16日以后,不再接受企业的就位申请。

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总后营房部等部门尚未脱钩的直属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由其主管部门于第四批申请期内向建设部建筑管理司申请。

二级以下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以及劳务分包企业就位的时间安排,在2001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三)工作总结阶段:2002年7月1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以及中央管理的企业,在就位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资质就位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工作总结报告,于2002年8月30日前报建设部建筑管理司。

四、资质证书的换发

(一)建筑业企业按照新的资质标准就位后,由资质审批部门向企业发放建设部统一印制的新资质证书,同时将旧证书收回销毁。

(二)2002年7月1日前,没有取得建筑业企业新资质证书的,可以继续使用旧资质证书,2002年7月1日后旧的资质证书停止使用并作废。

(三)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旧的资质证书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回销毁。其中直接向建设部申请资质的企业,其旧的资质证书由建设部建筑管理司收回销毁。

五、工作纪律

(一)从事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工作的人员,要认真学习、正确掌握《规定》和《标准》。各级审批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对企业填报的资料、数据认真核对,严格把关,并建立岗位责任制,防止和避免失职、渎职行为。

(二)在资质审批工作中,要严格按程序办事,严格执行《规定》和《标准》,重大问题要经集体研究决定,并应有文字记录。各级领导干部不得越权随意干预资质审批工作。

(三)在资质审批工作中,对各类企业的申请要一视同仁,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防止暗箱操作,坚持依法行政。

(四)要建立健全审查、监督、管理制度,防止各种不廉政和腐败行为。对在资质审批工作中徇私舞弊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绍兴市市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


绍兴市市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

绍兴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


  现发布《绍兴市市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纪根立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五日

绍兴市市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以及《省政府关于修改<浙江省需市房屋拆迁实施细则>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辖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附属物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本办法所称的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
  第四条 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旧城改造,促进城市建设。拆迁人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和安置,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并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完成搬迁。被拆迁人的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协助拆迁人做好被拆迁人的动迁工作。
  第五条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为本市的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负责市区房屋拆迁的审批、指导、协调、裁决等工作。公安、司法、土管、工商、物价、财税、交通、邮电、电力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按各自的职现,配合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做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
  第六条 需要拆迁房屋的单位和个人,须持计划部门投资立项批文、规划部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定点图和土管部门同意土地出让或划拨的证明文件,以扩拆迁计划、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向拆迁主管总门提出拆迁申请,经批准并发给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拆迁。
  凡原地安置被拆迁人的,建设单位必须在拆迁前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市区原则上实行统一拆迁。拆迁方式可分为自行拆行和委托拆迁。拆迁项目凡不涉及到他人民事权益的。经批准,可以自行拆迁,拆迁项目凡涉及到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委托拆迁。受委托的单位必须具有房屋拆迁资格证书。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拆迁人应向拆迁主管部门缴纳拆迁管理费。管理费按拆迁安置补偿的0.5%至1%缴纳,具体收费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经批准拆迁的项目,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在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之日起十五日内将建设项目的名称、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以房屋拆迁公告或其他形式予以公布。被拆迁人的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协助做好拆迁的宣传、解释工作。
  第八条 房屋拆迁必须在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内实施。在批准拆迁的同时,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应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拆迁范围内的居民户口迁入、分户、房屋产权的变更、赠与、分家析产、租凭以及核发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因出生、军人复转退、婚嫁等确需入户、分户或产权变更的,须经市公安局和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方可给予办理手续,同时拆迁人应及时调整拆迁安置方案。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须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等问题的书面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可由公证机关公证或拆迁主管部门鉴证。
  拆迁期限期满后,拆迁人申请在拆迁范围内予以断电、断水的,经拆迁主管部门批准,水、电管理部门应予支持、配合。
  第九条 拆除设有抵押权、典权,以及产权不明或产权有纠纷房屋,应由拆迁人提出补偿安置方案和相应的资金担保,经拆迁主管部门审查,并办理证据保全后方可拆迁。
  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其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色证机关公证,经证据保全后,补偿金由房屋代管人存入银行。
  拆除军产及其设施、教堂、寺庙、文保点和涉外房屋,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拆除由原私有住宅房屋改变的营业用房,原则上按原房屋性质安置。对原所有人自己依法营业并发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需要安置营业房的,在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前已改变性质的,应补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后改变性质的,加倍补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拆除拆迁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和过期和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和安置。拆除未到期的临时建筑,对所有人作适当补偿,不作安置。逾期未自行拆除的,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准,由拆迁人拆除。
  第十条 拆迁人在拆迁完毕后,应立即将所拆除房屋原权证移交给房管部门予以注销。在完成产权交换或新房建成后,应及时通知被拆房屋的产权交换者在三个月内到房管部门办理房屋变更登记和纳税手续。
  第十一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房屋拆迁,贯彻城市共建的方针,在市区的被拆迁人所在系统,单位都有义务承担临时过渡安置的困难。
  第十二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拆迁中对补偿、安置问题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申请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协调、裁决时,程序和手续按《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按照规定予以拆迁补偿。拆迁补偿采取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三种形式。拆迁补偿按所拆房屋所有权证上载明的建筑面积计算。
  作价补偿的金额按所拆房屋建筑面积和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重置价格是指房屋的单方工程造价,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
  第十四条 拆除教学、医疗用房、敬老院、幼儿园、公共厕所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 迁人应按照其原性质、原规模予以重建 ,或者按照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补偿款仍用于公益事业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拆迁涉及上述公益事业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由拆迁人按照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或者按重置价格给予一次性补偿。
  第十五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的非住宅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算结构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商品房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照当年新建安置房屋的成本价结算。
  不作安置的非住宅房屋,按照当年新建安置房屋的成本价结算。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拆迁单位非住宅房屋的,按重置价格对被拆迁人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对承租直管公有非住宅房屋的单位,安置补助费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二百元一次性付给。
  第十六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的私有住宅房屋和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管的住宅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按照重置价格结合层次差价结算结构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在保底安置标准以内的,按重置价格结算,超过保底安置标准的部分,按照商品房价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及不需偿还安置面积的,按当年新建安置房屋的成本价结算。
  因房屋套型或自然间不可分割而使总安置建筑面积增加在四平方米(使用面积三平方米)以内的,按重置价格结算。
  第十七条 以产权调换形式偿还的房管部门直管的和行政机关、全额或差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自管的住宅房屋,偿还建筑面积与原建筑面积相等的部分,不结算差价;偿还建筑面积超过原建筑面积的部分,在保底安置标准以内的,按重置价格结算,超过保底安置标准的部分,按商品房价格结算;偿还建筑面积不足原建筑面积的部分,按当年新建安置房屋的成本价结算。
  为促进房改,允许一套住房中具有两种性质的产权,对原公房使用人要求增加面积,经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并以商品房价格购买的,原使用人对该部分的房屋面积拥有产权。
  第十八条 拆除产权属单位或私人所有的出租住宅房屋,一般应当实行产权调换,原租赁关系继续保持,租赁协议由双方自行修订。原所有人在拆迁时,不愿继续出租房屋或要求放弃产权的,则对原房屋作价补偿,原使用人由拆迁人按规定予以安置。
  第十九条 拆除设有抵押权、典权以及产权不明或产权有纠纷的房屋,被拆迁当事人之间在拆迁期限内达不成协议的,对该房屋实行证据保全,由拆迁人以预支补偿的房源及相应的资金作担保,由拆迁主管部门鉴证后先行对原房屋使用人预安置,原房屋由拆迁人拆除。
  第二十条 拆迁范围内的公共设施、管线、树木、附属物等由拆迁人给予原所有人适当补偿,补偿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
  第二十一条 拆迁人对应当安置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依照本办法规定给予安置。安置用房不能一次性解决的,应在拆迁协议中明确过渡方式、期限。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迁范围内具有正式户口并实际居住的公民和具有营业执照并按营业执照规定的地点正式营业的单位和个人;或者作为正式办公地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列入安置的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必须具有房屋使用的合法手续。
  在拆迁范围内原有正式户口,拆迁时实际不居住的未婚现役军人、援外工作人员、留学生按规定户口报在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实际居住在拆迁范围内、户口按规定迁往所在单位、学校的人员;在劳教或拘役、服刑的人员;配偶一方户口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可照顾计入安置人口。
  独生子女户(独生子女已结婚的除外)和原使用人中有符合晚婚条件并已领取结婚证而对方确无结婚用房的,保底安置时,可以增加一个安置人口。
  第二十二条 拆除住宅房屋,由拆迁人按原使用面积并结合人口安置原使用人。
  居住直管公房的,实行上封顶,下保底,中间按原面积安置。即凡原人均使用面积高于二十一平方米的,按人均二十一平方米安置;凡原人均原使用面积不足八平方米的,按人均八平方米安置;凡人均原使用面积在八至二十一平方米之间的,按原面积安置。一至二人的小户原使用面积不足二十一平米的,按二十一平方米保底安置,原使用面积超过五十平方米的,可按五十平方米安置。以上安置标准,在市区另有住房的应一并算计面积。
  单位自管房、私房安置,原则上按原建筑面积拆一还一保留产权。原人均不足八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按八平方米安置。
  违法建筑或临时建筑不计入安置面积。
  第二十三条 房屋拆迁安置地域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新建工程性质确定。凡拆迁人在原地块进行普通住宅建设的,原房屋使用人能自行解决过渡用房的,应允许原房屋使用人回迁安置,凡经公开招投标出让地块或经政府特许批准的拆迁,可以易地安置,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拆迁,应当易地安置。凡安置到市郊新开发区的原房屋使用人,可人均增加一平方米至二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免缴按规定所增加面积部分的房价款或有偿安置费。
  第二十四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原则上按原建筑面积安置。安置的地域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拆除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区域功能性的、服务性、公益事业性的非住宅房屋,有条件的,以原建筑面积就近安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拆迁单位非住宅房屋时,原则上只作经济补偿,安置问题自行解决。
  第二十五条 拆迁原所有人自己依法营业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私有非住宅房屋,拆迁人应该以原建筑面积给予安置,经批准利用私有住宅改为非住宅,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已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要作非住宅安置;出租给他人使用的私有非住宅房屋,按住宅进行安置。
  第二十六条 原使用人经房管部门批准,将公有住宅改为非住宅的,拆迁时按住宅安置。原使用人擅自将公有住宅改为非住宅的或转租他人使用的房屋面积,不作安置依据。
  第二十七条 实行增加面积有偿安置和住宅安置层次差价的规定。具体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
  第二十八条 拆迁本市市区内,因城市建设需要经批准征用的地土地及国有土地上所有权属于农业人口的住宅,拆迁安置补偿可采用以下方式:
  1、按照城市(村镇)规划,由拆迁人会同乡(镇)、村统一代建,以原建筑面积为依据,结合房屋设计间数和安置人口,补差标准按重置价格结算。
  2、自行移建的,由拆迁人支付原房屋的重置价格和当地农户建房准用地的费用,由被拆迁人按城市(村镇)规划的要求限期自行移建。原房屋由被拆迁人自行拆除。
  3、有条件的乡(镇)、村,拆迁人可直接支付给被拆迁人所在的乡(镇)政府,村委一次性拆迁补偿费,由乡(镇)、村统一安置被拆迁人。一次性补偿以原建筑面积计算,按新建安置房的成本价支付。
  绍兴经济开发区实行统一征地拆迁,拆迁补偿安置形式及标准,可按照本办法由绍兴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休办法。
  第二十九条 拆迁过渡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年。拆迁人不得擅自延长过渡期。拆迁过渡期以拆迁人申报的拆迁方案为准。当被拆迁人无法自行过渡周转时,拆迁人有义务解决周转用房。凡超过过渡期的,拆迁人应加倍支付超期的过渡周转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被拆迁人应当在行到安置房屋后的三个月内腾退周转房。
  第三十条 拆迁人应当会给原房屋使用人下列补助费:
  1、搬家补助费:按原使用人(正式户口的常住人口)每人每次四十元;一至二人的小户,每户每次一百元。
  2、原使用人(正式户口的常住人口)自行解决周转房的,临时安置补助费自拆迁期限终止时起每人每月三十元,一至二人的小户,每户每月七十元;超过规定期限部分,加倍发给补助费。由拆迁人提供周转房的,规定期限内不发临时安置补助费,超过期限按上述规定发给。
  3、拆迁非住宅房屋的搬迁费按拆除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十五元计发;造成停产、停业引起经济损失的,由拆迁人给予一次性补助费,补助费以每平方米二十元计发;自行周转过渡费以每月每平方米二十元计发,过渡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鼓励提前搬迁。被拆迁人凡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提前搬迁的,大户(四人以上)每户发给一千元,小户(三人以下)每户发给六百元,非住宅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发给十五元。
  第三十一条 拆迁人、被拆迁人违反本办法的,按《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 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绍兴市市区房屋拆迁实施办法》《绍兴市市区农户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绍兴市市区中兴路开发建设房屋拆迁试行办法》停止执行。本办法发布之前,经批准的原拆迁项目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人事部 国家教育委员会


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三个实施意见的通知

1994年2月5日,人事部 国家教委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和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现予下发,请参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据上述文件的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抄报人事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高等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此次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建制成人高等学校中1993年9月30日在册的正式职工。
(二)高等学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均不列入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范围,但其中由学校派遣到校办企业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人员,列入这次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工资构成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和技术等级、等级工资制由固定部分与活的部分两块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为工资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各类人员岗位工作特点、实际工作的数量质量差别。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技术)等级工资部分占70%,津贴部分占30%。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高等学校教师(含科研人员,下同)执行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二)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执行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
(三)高等学校工程技术、图书情报、出版编辑、卫生技术等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应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四)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
(五)高等学校党务工作人员及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六)高等学校的技术工人按照高级技师、技师两个技术职务工资标准和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执行(见附表四--1)。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四--2)。
四、津贴
(一)津贴是高等学校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津贴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应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津贴的发放要以考核情况为基础,与工作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
(二)津贴的实施按国家规定的30%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政策指导,学校自主分配。学校在核定的30%比例的津贴总额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项目、档次、标准及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
(三)高等学校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各自的特点设置教学课时津贴、科研课题津贴、研究生导师津贴、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领导职务津贴等津贴项目。
1.教学课时津贴。适用于高等学校教学人员,以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和质量为主要依据计发。津贴标准可根据不同职务设若干档次。教学辅助人员、政治辅导员以及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等教学人员,可按工作量折算课时领取教学津贴。
2.科研课题津贴。适用于高等学校专职和兼职科研人员,根据科研课题(项目)的等级、经费总额和科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所负责任大小确定。科研辅助人员可按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领取科研辅助津贴。科研课题津贴和科研辅助津贴可参照科研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3.研究生导师津贴。根据实际指导研究生的层次和数量来确定。
4.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根据职务高低和所负责任的大小确定。其中,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的津贴标准由学校提出意见,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不担任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即行取消。在集中主要精力做好领导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对兼做教学、科研工作的,在领取领导职务津贴的同时还可根据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发给相应的教学、科研津贴。
5.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适用于高等学校行政人员,根据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确定。担任科以上实际领导职务的行政人员,其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标准要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6.技术工人岗位津贴。根据技术工人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岗位差别确定。
7.普通工人作业津贴。根据高等学校普通工人实际工作的数量、工作表现确定。
(四)对高等学校重点基础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从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经人事部、财政部批准,可在上述国家规定的30%津贴比例之外,另设特殊岗位津贴。津贴标准一般按这部分人员工资的20%~30%掌握。具体实施办法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人事、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五)上述津贴制度建立后,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学校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学校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六)国家规定的政府特殊津贴、特殊行业的保健性津贴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五、奖励制度
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奖励。
(一)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开创性成果并产生重大社会效益;在基础研究、尖端技术、高技术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应用科学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产生重大经济效益,以及获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材)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人员,给予一次性重奖。凡其成果能够用于生产活动,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奖励金额从所获利润中提取;从事教学工作、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高技术研究的人员,其奖励金额在国家专项基金中列支。重奖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审批权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199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学校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发给年终奖金,奖金数额相当于本人一个月的工资(当年12月份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正常升级
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升级增资制度。年度考核一般在学年末进行。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高等学校的具体特点组织实施。凡正常履行工作职责,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者,不得晋升。对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晋升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本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考核升级增加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份起发给。考核晋升工资的增资总额,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核批准。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增加的工资从职务(技术等级)变动后的下月起计发。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在确定职务前执行初期工资。其他各类学校毕业生均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并执行见习期工资。见习期工资和初期工资标准执行国家统一规定。长学制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可适当高定。
毕业生见习期满后,按确定或受聘的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各类毕业生的定级工资标准执行国家统一规定。
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2档。具体实施按当地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二)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期满后的定级工资待遇,由高等学校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工资管理体制
(一)高等学校均属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以及国家规定的年终奖金,全部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
(二)高等学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在提高用人效益的基础上,编制内节余的工资总额,由学校自主安排使用,改善单位内部分配关系。实行工资总额包干,要保持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相对完整,不得使用包干节余工资总额改变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
九、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高等学校由现行工资制度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具体套改办法,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根据国家规定授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学校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三)同时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务的人员,其职务工资可按所担任两种职务中职务工资较高的一种确定。
(四)高等学校校院长、党委书记的起点职务工资标准,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地方院校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中央部门直属院校,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本科院校正副校院长执行二级职员职务工资标准。其中,少数院校校院长的起点职务工资经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可适当高定。高等专科学校正职校长执行二级职员职务工资标准。高等学校中研究生院院长执行本校副校长职务工资标准;校长助理和目前还保留设置的教务长、总务长等起点职务工资标准可以比本校处长的职务工资标准高一档。
(五)地区津贴制度和特殊情况下工资支付及工资变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高等学校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及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增加离退休费的办法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并参照所在地省一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规定执行。
十、组织领导
这次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中央各部门在京直属院校,由各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指导。
实行新的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颁布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重大措施。各级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保证高等学校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附表一: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 职务等级 |------------------------------------------------------------------------------||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教授研究员 |390|430|470|520|570|620|670| | | || 71~287 |
|--------------|------|------|------|------|------|------|------|------|------|------|| |
|副教授副研究员|275|305|335|365|395|435|475|515|555| || |
|--------------|------|------|------|------|------|------|------|------|------|------||(全额拨款单位,|
|讲师助理研究员|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按在工资构成中 |
|--------------|------|------|------|------|------|------|------|------|------|------||占30%计算) |
|助教研究实习员|165|179|193|213|233|253| | | | || |
----------------------------------------------------------------------------------------------------------------------
附表二: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职务等级 |----------------------------------------------------------------------------------------------||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十二|| |
|----------|------|------|------|------|------|------|------|------|------|------|------|------||----------------|
|高级实验师|275|305|335|365|395|430|470|510|550|590|630|670|| 64~287 |
|----------|------|------|------|------|------|------|------|------|------|------|------|------|| |
|实 验 师|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 || |
|----------|------|------|------|------|------|------|------|------|------|------|------|------|| |
|助理实验师|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 | | ||(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实 验 员|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 |
----------------------------------------------------------------------------------------------------------------------------------
附表三: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岗位目标 |
|职务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管理津贴 |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 62~298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 |
|--------|------|------|------|------|------|------|------|------|------|------||(全额拨款单位,|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
附表四:工人工资标准表
1.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
| |------------------------------------------------------------------------------|| 岗位津贴 |
|技术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 |
|----------|------|------|------|------|------|------|------|------|------|------|| 62~180 |
|技 师|205|223|241|259|283|307|331|355|379| || |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 |
|----------|------|------|------|------|------|------|------|------|------|------||(全额拨款单位,|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
2.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 58~135 |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
|135 |146 |157 |168 |182 |196 |210 |224 |242 |260 |278 |296 |314 ||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
------------------------------------------------------------------------------------------------------------
注: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中小学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中小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此次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下述单位和人员范围中1993年9月30日在册的国家正式职工。
(一)普通中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普通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成建制的中、初等成人学校;
(二)少年宫、少年之家、少年辅导站等校外教育机构;
(三)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研室、电化教育馆(站)、教学仪器装备供应站等教育事业单位;
(四)属于教育事业编制专职从事农村成人教育与扫盲教育的人员,以及上述学校中从事勤工俭学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工作人员列入这次中小学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新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工资构成
新的中小学工资制度总称为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制。工作人员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特点、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技术)等级工资部分占70%,津贴部分占30%。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教师职务等级工资。中小学教师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序列和职务工资标准。受聘中小学教师职务的人员,执行中小学教师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
中小学教师在此次工资套改后职务等级工资标准提高10%。
(二)中小学中的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同类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三)中小学行政人员实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长等行政人员根据其学校的具体情况分别执行三至六级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行政职务与职员职务等级的对应关系,可参考本实施意见(见附表三),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具体确定。
(四)中小学技术工人执行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四)。幼儿园保育员原则上执行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四、津贴
(一)中小学根据其教育教学等工作的特点设立下列津贴:教师课时津贴、领导职务津贴、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工人岗位津贴等。
1.课时津贴。课时津贴是教学工作津贴,以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和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计发。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计算课时总量;根据当地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规定标准周课时,对不同学科的课程确定适当的折合系数。津贴标准可根据学校类别、层次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规定若干档次(参考标准见附表五)。
2.领导职务津贴。担任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及相当职务的领导人员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可按学校的类别、层次分别确定。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职务津贴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参考标准见附表六)。兼任教学工作的,按照实际的工作量同时领取教学课时津贴。
3.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适用于学校行政人员,津贴标准根据学校行政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实绩确定。其中担任领导职务人员的津贴水平要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4.工人岗位津贴。分为技术工人岗位津贴和普通工人作业津贴。津贴标准根据技术等级、岗位差别、工作量和工作表现确定。
(二)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要与固定部分同时实施。津贴的发放,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与工作人员的岗位、实际工作数量和质量紧密挂钩,拉开应有差距,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具体办法既要强化津贴分配的激励作用,又要注意正确的政策导向,体现中小学工作的特点,简便易行。
(三)津贴的实施实行国家宏观控制、政策指导,学校自主分配。中小学各类津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实施意见规定的原则和指导性意见,制定当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津贴的基本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学校为单位(乡以下学校以乡中心校为单位),按工资构成的30%核定的各校津贴总额,由学校统一掌握使用。学校在不超过核定津贴总额的前提下,可按照本实施意见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及基本标准,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档次、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等,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实施。
(四)上述津贴制度建立后,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学校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学校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在上述工资构成30%的津贴之外,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龄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津贴、工读学校补贴继续实行,并按现行标准和办法按月发放。现行超课时酬金与课时津贴合并,不再单独发放。
五、奖励制度
(一)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以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重奖。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199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学校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年终发给相当本人一个月工资(当年12月份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的奖金。年终奖由教育事业费列支。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中小学实行严格考核、定期升级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中小学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年度考核一般在学年末进行。凡连续两年正常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经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每两年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升。经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提前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在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掌握。定期升级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份起发给。
(二)工作人员在职务(技术等级)晋升时,相应增加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增加的工资,从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下月起发给。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的见习期工资、初期工资和定级工资,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对到边远、艰苦地区和农村工作的人员,待遇从优。凡到边远、艰苦地区以及乡(含乡)以下学校工作的中专以上学校毕业生,可以直接定级,定级工资标准比同类人员高1--2档。具体实施按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离退休人员待遇
中小学离退休人员待遇原则上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根据《教师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中小学教师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计入离退休费的基数。
九、工资管理体制
为强化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机制,并增强中小学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对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实行国家宏观控制、分级管理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
国家对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乡级财政薄弱,不能保证教师工资按时发放的地方,要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有力措施迅速解决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3〕78号)的有关精神执行,以保证教师工资按期足额发放。
在保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下,中小学可试行工资总额包干管理办法。在定编的基础上,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由学校自主安排使用。
十、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从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中小学从现行结构工资制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套改办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的统一规定,并结合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执行。小学三级教师可按小学二级教师的套改办法进行套改。
(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根据国家规定授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学校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四)中小学教师兼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的,可以按教师职务确定职务工资,也可按两种职务中较高一种职务工资执行。
(五)经费来源。中小学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同时实施,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并保证按月足额兑现。
(六)在公办教师实行新工资制度的同时,民办教师的工资如何增加,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十一、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人事部备案。
这次中小学工资制度改革,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颁布的背景下进行的重大改革,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重大措施。各级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保证这次工资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附表一: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 职务等级 |------------------------------------------------------------------------------||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中学高级教师|275|305|335|365|395|435|475|515|555| || |
|------------|------|------|------|------|------|------|------|------|------|------|| |
|中学一级教师| | | | | | | | | | || |
| |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62~238 |
|小学高级教师| | | | | | | | | | || |
|------------|------|------|------|------|------|------|------|------|------|------|| |
|中学二级教师| | | | | | | | | | || |
| |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333|| |
|小学一级教师| | | | | | | | | | ||(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中学三级教师| | | | | | | | | | || |
| |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小学二级教师| | | | | | | | | | || |
|------------|------|------|------|------|------|------|------|------|------|------|| |
|小学三级教师|145|156|167|183|199|215|231| | | || |
--------------------------------------------------------------------------------------------------------------------
附表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岗位目标 |
|职员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管理津贴 |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 62~298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 |
|--------|------|------|------|------|------|------|------|------|------|------||(全额拨款单位,|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
附表三:中小学行政职务与职员职务等级对应关系参考表
--------------------------------------------------------------------------------------------------
|职员职务等级|职员工资起点| 行 政 职 务 | |
|------------|------------|------------------------------------------------------------|----|
| | |重点高、完中,重点职业中学、18班以上的高中、24班以上的 | |
| | 二 档 | |一栏|
| | |完中校长 | |
| 三级职员 |------------|------------------------------------------------------------|----|
| | |其他高、完中,职业中学校长;24班以上初中、规模较大的实 | |
| | 一 档 | |二栏|
| | |验小学校长;第一栏所列学校副校长 | |
|------------|------------|------------------------------------------------------------|----|
| | |其他初中、实验小学校长;第二栏所列学校的副校长;第一栏 | |
| | 二 档 | |三栏|
| | |所列学校的中层正职 | |
| 四级职员 |------------|------------------------------------------------------------|----|
| | |县以上城市完全小学、乡中心完全小学校长;初中副校长、实 | |
| | 一 档 | |四栏|
| | |验小学副校长;第二栏所列学校中层正职 | |
|------------|------------|------------------------------------------------------------|----|
| | |乡镇完全小学校长,县以上城市完全小学副校长,未进入三、四 | |
| 五级职员 | | |五栏|
| | |级职员的中、小学中层干部 | |
|------------|------------|------------------------------------------------------------|----|
| 六级职员 | |未进入三、四、五级职员的中、小学行政人员 |六栏|
--------------------------------------------------------------------------------------------------
注:重点高、完中学系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学校。
附表四:工人工资标准表
1.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
| |------------------------------------------------------------------------------|| 岗位津贴 |
|技术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 |
|----------|------|------|------|------|------|------|------|------|------|------|| 62~180 |
|技 师|205|223|241|259|283|307|331|355|379| || |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 |
|----------|------|------|------|------|------|------|------|------|------|------||(全额拨款单位,|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
2.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 58~135 |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
|135 |146 |157 |168 |182 |196 |210 |224 |242 |260 |278 |296 |314 ||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
------------------------------------------------------------------------------------------------------------
注: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附表五:中小学课时津贴参考标准表
单位:元/课时
--------------------------------------------------------------------------
| 学校类别| | | |
| | 高 中 | 初 中 | 小 学 |
|职务等级 | | | |
|----------------|----------------|----------------|----------------|
| 高 级 |2.3--4.5 |1.8--3.5 |1.1--2.3 |
|----------------|----------------|----------------|----------------|
| 一 级 |1.7--3.6 |1.4--2.8 |0.9--1.8 |
|----------------|----------------|----------------|----------------|
| 二 级 |1.4--2.8 |1.1--2.2 |0.8--1.4 |
|----------------|----------------|----------------|----------------|
| 三 级 |1.2--2.2 |1.0--1.7 |0.8--1.2 |
--------------------------------------------------------------------------
注:高中教师按10~12(课时/周计算)
初中教师按14~16(课时/周计算)
小学教师按18~22(课时/周计算)
附表六:中小学领导职务津贴参考标准表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校长津贴=--------------------×(80%~100%) |
| 学校总人数 |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副校长津贴=--------------------×(60%~80%) |
| 学校总人数 |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学校中层正职=--------------------×(50%~60%) |
| 学校总人数 |
|------------------------------------------------------------|
| 学校各类人员津贴总额 |
| 学校中层副职=--------------------×(40%~50%) |
| 学校总人数 |
----------------------------------------------------------------

中等专业学校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中等专业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范围
(一)此次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限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建制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1993年9月30日在册的国家正式职工。
(二)上述学校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均不列入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范围。但其中由学校派遣到校办企业工作、现仍属学校事业编制、工资关系仍在校内的人员也可列入这次中等专业学校工资制度改革实施范围。
二、新工资制度的内容和工资构成
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分别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等级工资制。
工作人员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为工资构成中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津贴为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的数量、质量差别。在各单位工资总量构成中,固定部分占70%,活的部分占30%。
三、职务(技术)等级工资
(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执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在此次工资套改后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
(二)中等专业学校中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分别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职务系列同类人员的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三)中等专业学校行政人员实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二)。学校行政人员一般根据其学校具体情况分别执行三至六级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
(四)中等专业学校党务工作人员及工会、共青团等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工人按照高级技师、技师两个技术职务和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执行(见附表三--1)。普通工人执行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见附表三--2)。
四、津贴
(一)中等专业学校一般设立下列津贴:教师课时津贴、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领导职务津贴、工人岗位津贴。
1.课时津贴。以教师实际授课时数和质量为主要依据计发。津贴标准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技术职务规定若干档次。教学辅助人员、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政治辅导员可按工作量折算领取课时津贴。
2.领导职务津贴。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副科长以上领导职务者,领取领导职务津贴。津贴标准依据职务高低、所负责任大小确定。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的津贴标准由学校提出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确定。不担任领导职务时,该项津贴即行取消。
3.职员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根据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工作实绩确定。担任副科长以上实际领导职务的行政人员,其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标准原则上与担任同级领导职务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水平大体平衡。
4.工人岗位津贴。分为技术工人岗位津贴和普通工人作业津贴。津贴标准根据工作量大小、技术等级和岗位差别确定。
(二)津贴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津贴的发放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依据考核情况,与工作人员工作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能平均发放。
(三)津贴的实施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政策指导,学校自主分配。上级主管部门以学校为单位按工资构成30%的比例核定各校的津贴总额。学校可在核定的津贴总额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津贴项目、档次、标准和实施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审批后实施。
(四)上述津贴制度建立后,原按国家规定发放的奖金(包括按国家有关政策用学校自有收入发放的带有奖金性质的其他项目)在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以内的部分,予以取消。超过四个月平均基本工资的部分,由学校统一掌握,可与新设津贴合并使用。
(五)在上述30%比例的津贴之外,中等专业学校现行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行业保健性津贴等继续实行。
五、奖励制度
(一)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开创性成果,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重大成果,产生重大效益的工作人员给予一次性重奖。其中,从事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等工作的人员,重奖所需经费从国家有关专项基金中提取。具体实施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从1994年起,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学校工作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年终发放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当年12月份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的奖金。年终奖金由教育事业费列支。
六、正常增资制度
(一)正常升级
中等专业学校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定期升级制度。考核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中等专业学校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年度考核一般在学年末进行。凡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人员,每两年晋升一个工资档次。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晋升。对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或越级晋升,晋升比例一般控制在单位总人数的3%以内。正常考核升级增加的工资,从下一年度的一月份起发给。
(二)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工资
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后,按晋升的职务(技术等级)相应增加工资。原工资低于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的,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最低档;原工资已在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标准以内的,就近就高进入新任职务(新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晋升职务(技术等级)增加的工资从晋升职务(技术等级)的下月起发给。
七、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一)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工资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以高于同类人员1--2档。高中毕业后入学的中专毕业生、四年以上学制的中专毕业生、医科等长学制高等院校毕业生,其见习期工资或初期工资可适当高定。
(二)新参加工作的工人仍实行学徒期、熟练期制度。学徒期、熟练期的工资待遇和定级工资待遇,按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八、离退休人员待遇
离退休人员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为鼓励教师长期从事中等专业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等专业学校退休教师的退休金比例。教师职务工资标准提高10%的部分计入离退休费基数。
九、工资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强化中等专业学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工资实行国家宏观控制和政策指导下的学校自主管理体制。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工资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主管部委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学校在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可自主组织实施正常升级,具体确定津贴的分配。
中等专业学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由单位自主安排使用。
十、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
(一)中等专业学校工资制度改革从1993年10月1日起实施。
(二)从现行结构工资制向新工资制度过渡的套改办法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的统一规定执行。经中央主管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个别专业技术水平高、贡献突出的高级讲师,其起点职务工资标准可适当高套。
(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根据国家规定授予奖励升级的人员,可适当高定职务工资档次。对表现差、不能履行本职职责,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员,学校有权低定其职务工资档次。
(四)中等专业学校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70%和活的部分30%同时实施,由国家财政预算列支。
十一、组织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抄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人事部备案。
这次中等专业学校工资制度改革,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教师法》颁布的背景下进行的。新工资制度的实施,是提高教师待遇的重大措施。各级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中等专业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政策,保证这次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附表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
|职务等级|------------------------------------------------------------------------------|| 津贴部分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讲师|275|305|335|365|395|435|475|515|555| || 64~238 |
|--------|------|------|------|------|------|------|------|------|------|------|| |
|讲 师|205|225|245|265|285|315|345|375|405|435|| |
|--------|------|------|------|------|------|------|------|------|------|------|| |
|助理讲师|165|179|193|213|233|253|273|293|313|333||(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教 员|150|162|174|192|210|228|246|264| | || |
----------------------------------------------------------------------------------------------------------------
附表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单位:元/月
----------------------------------------------------------------------------------------------------------------
| | 职 务 工 资 标 准 || 岗位目标 |
|职务等级|------------------------------------------------------------------------------||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管理津贴 |
|--------|------|------|------|------|------|------|------|------|------|------||----------------|
|一级职员|480|520|560|605|650|695| | | | || |
|--------|------|------|------|------|------|------|------|------|------|------|| 62~298 |
|二级职员|335|370|405|440|480|520|560| | | || |
|--------|------|------|------|------|------|------|------|------|------|------|| |
|三级职员|235|260|285|310|340|370|400|430| | || |
|--------|------|------|------|------|------|------|------|------|------|------||(全额拨款单位,|
|四级职员|180|198|216|234|252|276|300|324|348|372||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五级职员|160|174|188|202|216|233|250|267| | || |
|--------|------|------|------|------|------|------|------|------|------|------|| |
|六级职员|145|157|169|181|193|207|221|235| | || |
----------------------------------------------------------------------------------------------------------------
附表三:工人工资标准表
1.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技术职务、| 技 术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
| |------------------------------------------------------------------------------|| 岗位津贴 |
|技术等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
|高级技师 |245|267|289|315|341|367|393|419| | || |
|----------|------|------|------|------|------|------|------|------|------|------|| 62~180 |
|技 师|205|223|241|259|283|307|331|355|379| || |
|----------|------|------|------|------|------|------|------|------|------|------|| |
|高 级 工|180|196|212|228|248|268|288|308|328|348|| |
|----------|------|------|------|------|------|------|------|------|------|------||(全额拨款单位,|
|中 级 工|160|174|188|202|220|238|256|274|292|310||按在工资构成 |
|----------|------|------|------|------|------|------|------|------|------|------||中占30%计算)|
|初 级 工|145|157|169|181|197|213|229|245|261|277|| |
------------------------------------------------------------------------------------------------------------------
2.普通工人等级工资标准 单位:元/月
------------------------------------------------------------------------------------------------------------
| 等 级 工 资 标 准 || 津 贴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 58~135 |
|----|----|----|----|----|----|----|----|----|----|----|----|----||(全额拨款单位,按在 |
|135 |146 |157 |168 |182 |196 |210 |224 |242 |260 |278 |296 |314 ||工资构成中占30%计算)|
------------------------------------------------------------------------------------------------------------
注:技师、高级技师工资标准,只限在国家规定的考评工种范围内使用。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